重阳节的来历
九月九日为重阳节,也叫重九节,在七夕、中元、中秋三节之后,是人秋后的第四个节日,也是秋冬交替时的辞青、迎寒老节,还是一年最后一个数字重叠式节日。其九字重重,含义是极高极大,代表长久、长寿。1989年,我国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,将农历九月九日定为中国老人节。这样就突出了重阳节尊老敬老的主题,对于促进家庭和谐、建设和谐社会是十分重要的。重阳节是夏历的九月九日。《易经》将九定为阳数,两九相重,故称“重九”;又因日月逢九,两阳相重,故名“重阳”被认为是重阳节的来历。重阳节的来历 农历九月初九,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重阳节,又称“登高节”、“菊花节”。近年来又把这一天定为“老人节”。重阳,是明丽秋天中一个令人神往的节日。为什么叫重阳节呢?原来 [重阳节的来历详情]
徽州重阳节
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,也称重九节。这天,徽州人们剪斜角式五色纸,连缀成旗,竖于庭院中,以示庆贺。岩寺附近的环山、祥里等地要举行“嬉菩萨”活动,即将各村所有的菩萨抬出来巡游。游神队伍穿村过镇,一路鼓乐喧天,浩浩荡荡,场面非常壮观、热闹。 徽州地区各村百姓还于村口或家门口设香案,摆上自酿的米酒以及粉饼、炒熟的豆子等,以迎神犒食。一些农家还要裹粽子(称“重阳粽”)以食,或分送亲友,有延年益寿之寓意。文人学士则携酒(多为茱萸酒)登高,赏菊赋诗,别有一番情致。 [徽州重阳节详情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