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食节禁火习俗
在清明节前的一二日,还有一个节日叫“寒食节”。寒食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,但最普遍的说法是为纪念春秋时代晋国的贤臣介子推。在这一天,民间有“禁火”、“寒食”的习俗,即不生火做饭,吃事先准备好的冷食。 相传,春秋时代晋国君主献公,十分宠爱他的妃于骊姬,决定把君位传给骊姬的小儿子奚齐,便把太子申生杀害了。申生的弟弟,即献公的第二个儿子重耳,逃到了外国,流亡了十九年后才回国做了君主,即晋文公。晋文公在落难流亡时,历尽了千辛万苦,原先跟着他的人,大都吃不起苦头,各自逃生去了,只剩下五六个忠心耿耿 [寒食节禁火习俗详情]
山西寒食节
介子推又名介之推、介推,春秋时晋国(约今山西大部)公子重耳的谋臣之一。重耳为了躲避后母骊姬的迫害,在外流亡多年。一次路过卫国(约今河南北部)的时候,重耳和随从被人追击,逃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,饥困交加。这时重耳发现大臣介子推不见了,有人说他临危脱逃,重耳却相信介子推不是那种人。果然,过了一会儿介子推给公子重耳端来碗肉汤。公子重耳狼吞虎咽吃完后,才知道这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肉来煮的汤。重耳很是感慨,表示将来即位后一定重加封赏介子推。后来,重耳真的做了晋国的国君,即春秋五霸的晋文公,犒赏功臣时 [山西寒食节详情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