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把节的来历
火把节的来历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传说,真不知有多少。有的载于史册;有的经民间文学工作者作了整理载于报刊;有的为大家喜爱而流传;有的却只得到一个地方或一个支系的认可。火把节的来历故事附会了历史事件或生活事件,各有说法,不尽相同。它虽不是火把节的来历真实情况,却都围绕着一个中心而阐释,这个中心便是彝族人民极为崇拜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的火。 首先从彝族居住的地理环境来看。彝族主要分布于金沙江两岸的凉山、乌蒙山、哀牢山等高寒山区。比较而言,彝族对火的依赖比其他民族更强。火是人们照明取暖熟化食物的必不可少 [火把节的来历详情]
湖南火把节
湖南湘西白族的火把节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,是湖南白族百姓在秋收之前预祝五谷丰登、六畜兴旺的盛大节日,其活动内容主要有祭祖、拜火把、点火把、耍火把、跳火把等。 人们通常在节前几天就开始做准备:年轻男子上山砍火把杆,之后各家各户凑集柴草、麦秆、松明开始扎火把。扎的火把大小规格不一,用途不尽相同。小火把可拿在手里可以四处游走,中等火把用来竖立在各家门前或庭院里,大火把全村共享。大火把高约一二十米,用松树作杆,四周捆扎麦秆、松明,顶端安旗。 旗下用竹竿串联三个纸蔑扎成的升斗,称为“连升三级 [湖南火把节详情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