腊八节的习俗
腊八节 腊八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宗教、农祀节日。农历十二月初八日,古称“腊日”;南北朝佛教传人中国后,与佛教节日相重合,又称“佛成道节”。 关于腊日的来历,起源于远古汉族先民的一种冬日祭典。因冬季天寒,农事空闲,人们便进山打猎,以备新旧交替的年底,用猎物作“牺牲”祭祀祖宗与天地神明,祈福禳灾。古文,猎与腊为同字。因此,这种祭典就称为“腊祭”,农历十二月也就顺呼为“腊月”。 在历史上,每年的腊月天子们都要向天祈福,并且大宰牲口,大量蒸酒,举办“腊”这种祭典,以求神灵、祖先保佑,取得来年丰收。“ [腊八节的习俗详情]
浮梁腊八节
“腊八”,即腊月初八,是我国的传统节日。这一天,古称“腊日”。浮梁人过年,实际上从这一天就开始了。“腊八”起源于“礻昔八”这是古代的礻昔祭。祭在夏代称为“清祀”,殷商曰“嘉平”,周代称“大礻昔”,秦代改称“腊”。古时候,每年农事完毕,人们就举行礻昔祭,其对象是农神、百谷种子、田间道路与草棚、猫、虎、堤坝、水沟、昆虫等在一年中对农事耕耘尽了力的偶像,如猫、虎吃了田鼠,保护了庄稼;堤坝、水沟保住田地不渍水等等。祭祀时,女巫化装成猫、虎、虫、农神等,居于主位享受祭祀,因为礻昔祭共祭八位神祇,故名“ [浮梁腊八节详情]